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引起这种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普通的过敏、感染甚至受寒都有可能患上这个病。因此治疗方法也应该对症下药。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1、首先,要积极找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和诱因,然后对症治疗。
(1)保暖:如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立即保暖,特别是使四肢温暖。
(2)蚕豆病:由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避免食用蚕豆和氧化性药物。
(3)药物性溶血:某药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立即停止用该药。
(4)输血型溶血:输血引起溶血者应立即停止输血。
(5)控制感染:感染引起溶血性贫血应积极控制感染等。
2、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这也属于贫血的治疗措施。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较多,常见的发病多由遗传因素所导致。
1. 血管内溶血:由遗传引起的红细胞还原酶异常,红细胞未能及时清除损害,造成细胞破坏增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溶血的发生;
2. 血管外溶血:临床上分为温抗体型溶血和冷抗体型溶血,多由病毒感染及外界因素产生抗红细胞抗体,引起溶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具有遗传性且成因复杂的疾病,普通的过敏、感染甚至受寒都有可能患上这个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格外小心,积极排查可能导致得病的诱因。同时,已经患上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要积极就医,保持乐观心态,才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