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
当前位置:健康说>资讯>正文

揭秘: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巴比伦文明

  
2018-04-10 22:57:09  阅读:166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挺

  被湮没的文化宝蔵

  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大河流淌在干旱的地区,哺育了许多村落,孕育了广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使这里成为世界文明的摇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逐渐被沙尘掩埋,为什么它会被沙尘覆盖而成为废墟了呢?

  一方面,古代两河流域城市的街道由于长年累月地置放废物,导致地面每年逐渐升高,房屋的地面在重建时就必须用土垫高夯实。另一方面,当一个城市由于各种原因被摧毁后,就容易积满泥沙。当一批新居民来到废墟重建城市时,他们将残留的泥墙和原来的废弃物一齐夯平,重建新房,这样城市的地面又高出了很多。

  就这样反复了百年或千年,到这些城市最终被废弃时,已高出了周围地面许多。同时,风沙尘土慢慢覆盖了废墟,将废墟变成了一个个土丘,似乎想将这一文明深深地包裹。

  最终,由于时间、人物角色的变化,住在两河流域周围的居民再也不知道土丘是什么东西了。

  这里面的奥秘只有经过现代的考古发掘才又让人有了重新的揭秘。

  这一文明是怎样展现于世间的呢?历史总是会有机遇存在的,有时候,发现真相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1843年,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鲍塔在闲暇时,在距摩苏尔西北10英里的郊外偶然挖出了一个亚述人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他古物。经考证,这里是亚述帝国最强大时期的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

  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欧洲,引发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大规模的考古活动,使古巴比伦的面貌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如1897~1912年,在雅克·德莫尔根带领下的法国考古队在波斯境内发现了古苏萨城的遗址,其中有大批古物,诸如包括汉穆拉比法典石碑在内的阿卡德语楔形文字碑石和泥版文书以及埃及语楔形文字文献。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古埃及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但今天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的发现重写了历史。

  从这里出土的雕刻画和泥版文书中看出,当时不仅诞生了文字、车、船等社会生活的必备品,还有史诗文学、药典和农历,甚至还产生了学校、图书馆和政治议会。这些都说明,苏美尔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处在了人类城市文明早期的黄金时代。

  消失的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首创者,是他们奠定了文明的基础,才有了之后的辉煌。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发明精神,那苏美尔人为什么过早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呢?关于苏美尔人消失之谜,说法不一,至今尚未有定论。

  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迁移到伊拉克南部的干旱无雨地区,利用河水灌慨农业,使这片地区成为富庶的地带。他们在生产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进而创造了一批人类最早的城市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

  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共同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苏美尔文明兼容并包,不断向周围扩大,发展成为巴比伦文明。后来,北方的亚述也被纳人两河流域文明圈。但奇怪的是,苏美尔人口似乎在不断减少。

  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奋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开始走向衰亡或是沦为废墟。

  后来,新迁人两河流域的游牧部落王朝在巴比伦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朝打败了南方苏美尔萨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统一了两河流域。这样,南方苏美尔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淡出了历史的舞台。那苏美尔人去了哪里?为什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呢?

  学者们认为,外部新兴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文明没落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种说法比较特别。1982年,美国着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从环境角度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碱化的关系。他指出,土地的盐碱化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南部伊拉克(原苏美尔地区)的农民长期和土地盐碱化作斗争。当因多年的浇灌使地下水干涸,最终使农田完全盐碱化时,这里的农民放弃了这些劣质农田。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干燥,当地下水位降到相当的深度时,后代的农民会再次回到这些休养好了的土地上耕种。雅各布森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作为古巴伦文明的创立者,苏美尔人真正消失的原因将是学者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

  破译神秘的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明最独特、最能反映自身特征的是它的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巴比伦文化的灵魂,因为其笔画形似木楔子而得名。这样一个神秘的远古文字是怎样为人们所了解的呢?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楔形文字有突破性的破译是由德国的一名中学教师完成的,而他的破译行为也只是缘于一次酒后的打赌。

  早在17世纪,探险家和考古学者就从两河流域一带发掘的陶器、石雕和泥版的残片上发现了这种奇异的文字符号。意大利人瓦莱将这种文字带回欧洲,让欧洲第一次知道了这种神秘的文字。

  许多学者试图解读这一神秘的符号,但由于其距今久远,而且形状怪异,人们始终无法确定它究竟是不是文字。

  奇迹出现在1802年。这一年,德国哥廷根的一位27岁的中学教师格罗特芬德在饮酒时与朋友打了个赌,说自己预感到一定可以破解苏美尔文明的神秘符号。

  在那之后,他就根据手头上少量的资料开始了钻研。先有假设,才会有创新。格罗特芬德大胆地猜想:认为铭文的第一组文字应是波斯语的拼音文字,铭文的内容是某王的名字和王衔。就这样,他利用严谨的逻辑分析法一步步推测,最终获得了成功。

  随后,在11个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到1851年,波斯语楔形文字的41个音节符号的读音和一个单词分隔符全被学者们掌握了。到了1900年,虽然仍存在一些词汇问题和语法疑惑,但是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释读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了。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破译楔形文字后,当代人便能够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献去了解这一文明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让两河流域文明重现于世。

  趣闻解密点评:失落的文明——古巴比伦,最大的感想是为璀璨的古老文明所惊叹,也为逝去的文明曙光而感到遗憾。遗憾的是失去的文明,一座文明的城市就这样被掩埋,一座城市的文明就这样消失了。

专家指点

  • 美报告美医疗系统内部混乱分裂导致抗击新冠疫情不力

    海外网4月26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2023年 智慧医疗行业出现一匹黑马 (巡康网)

    北京万健君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