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
当前位置:健康说>资讯>正文

结肠息肉的病因 应该如何预防结肠息肉

  
2018-04-08 16:27:37  阅读:897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古晨

  结肠息肉是一种肠粘膜上长出来的一种组织,它的出现有很多原因,而且发病人群也比较广泛。那么你知道结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结肠息肉的治疗和预防,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结肠息肉8大病因 2、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

  3、结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4、如何治疗结肠息肉

  5、怎么预防结肠息肉 6、结肠息肉饮食注意

  7、肠息肉一定要开刀吗 8、教你6招预防肠息肉

  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

  结肠息肉8大病因

  1、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2、遗传

  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

  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3、生活习惯

  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4、长期腹泻

  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5、长期便秘

  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最近,提到膀胱癌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虽不及肺癌、肝癌等,却仍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其中男性发病率是女性发病率的3~4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本文即以膀胱癌为主体,论述其发病成因、发病率、早晚期症状等,具体内容如下:

  膀胱癌是怎么引起的

  所谓膀胱癌,即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对其成因大致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为内在因素,多指遗传因素;第二,为外在因素,多指环境因素。比较具体的原因包括吸烟、芳香胺类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另外,色氨酸和菸酸代谢异常、寄生在膀胱的埃及血吸虫病、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尿石、尿潴留等也可能是膀胱癌的诱因。

  吸烟不仅会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其也是膀胱癌的高危致病因素。目前,吸烟已被肯定为膀胱癌的致病危险因素,约有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且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另外,因职业原因(如铝制品、煤焦油、沥青、染料、橡胶、煤炭气化等产业)长期接触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等都可增加患膀胱癌的几率。据统计,职业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25%。

  膀胱癌的发病率有多高

  膀胱癌的发病率排名全身十大常见肿瘤第八位,占我国男性泌尿科恶性肿瘤首位,大约占男性癌症10%,女性癌症4%。据统计,每年死于膀胱癌大约有180万人,且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截止至2014年,较之10年前,膀胱癌的年发病例数增长了36%,但死亡率却降低了8%,这对广大患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广大朋友还是要切记:提高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患膀胱癌的几率较女性要高,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倍左右,且随年龄递增,多发于51~70岁左右。为什么男性患膀胱癌的几率比女性高呢?首先与膀胱癌的致病因相关,即男性吸烟基数较女性大;其次,是由于男性体内特有的一种睾丸刺激激素,可能提高膀胱癌的发病率。

  6、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而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

  7、年龄

  年龄是与结肠息肉息息相关的因素之一,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8、感染

  感染也是结肠息肉的重要因素。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息肉在结直肠的部位分布常因来源不同而有所不同,临床一般以下段结肠与直肠为多见,结直肠达55.4%~76.7%,而尸检仅8.9%。

  息肉由正常的黏膜腺体组成,与管状腺瘤相似,其间包括黏膜肌层呈树枝状伸入腺管之间,故可见到中轴间质,有平滑肌纤维为其病理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及结直肠癌发生存在着正相关性,病理形态上可见到增生上皮与癌有移行,结合实验研究,该炎症病变对结直肠癌发生存在促进作用。

  血吸虫性息肉为虫卵所致,腺体被破坏的同时可伴有上皮增生或萎缩,后者又称虫卵性结节。切面呈灰黄色小结,如伴钙化则呈硬结。

  血吸虫性息肉需与管状腺瘤伴虫卵沉着区别,不论虫卵多少,决定于背景是否为腺瘤,有腺瘤组织者为后者。血吸虫性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

  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结肠息肉患者很容易出现便血,但很多人通常把便血误以为是痔疮,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那么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呢?

  一是便血

  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指出,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二是大便习惯改变

  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三是大便形状异常

  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患上结肠息肉的患者大可不必惊慌,应该去设备条件好,医学水平高的专科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在手术后,不要进食生冷、油脂含量大、刺激性大的食物。

  适当增加新鲜绿色,富含纤维素的的瓜果蔬菜,保持大便的润通。不吸烟不喝酒。同时也要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不同类型结肠息肉的症状

  1、幼年性息肉

  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

  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

  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

  5、腺瘤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5.1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

  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

  5.2绒毛状腺瘤

  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

  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

  5.3混合型腺瘤

  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6、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便血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

  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结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①取材

  同一腺瘤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分布不一,不同部位的异形增生程度不一。

  癌变可能是中心性和局灶性,故取材于不同部位的活检标本其病理诊断可能不一,应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

  ②标本的标记和定位

  应及时正确固定标本并作好标记,使病理医生能辨认标本的头部、基部和切缘。腺瘤伴上皮异形增生或癌变时,可因病理医生经验差异而作出不同的诊断。

  2.粪便隐血试验FOBT

  其总的息肉检出率较低。近年发展了一些新的FOB检测方法。郑树等1991年报道使用反向间接血凝法粪便潜血试验RPHA-FOBT及计算机危险度评价,联合对人群结直肠癌进行筛检,发现RPHA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该法对结直肠息肉有一定检出率21.1%。息肉大小与出血关系密切,直径>1cm的息肉出血检出率达43.5%。

  恶性倾向大的腺瘤FOB阳性率增加,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腺瘤的RPHA-FOB阳性率依次为17.8%、30.0%、45.5%。<1cm的腺瘤常因无出血而FOBT假阴性,经纤维结肠镜检时可发现。

  3.肿瘤标记物检测

  例如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肿瘤组织中MC3、CA19-9、CEA、CA50等肿瘤相关抗原;利用流式细胞仪或显微分光光度仪测定肿瘤组织DNA含量或分析DNA倍体水平等。

专家指点

  • 美报告美医疗系统内部混乱分裂导致抗击新冠疫情不力

    海外网4月26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2023年 智慧医疗行业出现一匹黑马 (巡康网)

    北京万健君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