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
当前位置:健康说>资讯>正文

坏血病的症状 坏血病有哪些症状

  
2018-04-04 17:26:22  阅读:522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泽宇

  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病症,而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那么你知道坏血病的症状是什么吗,患上坏血病之后该怎样治疗,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看看坏血病吧。

  症状

  缺乏维生素C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瘀点、瘀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处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病因

  维生素C属于己糖醛酸,因具有抗维生素C缺乏病的作用,故旧称抗坏血酸,为无色结晶,有酸味,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转为稳定,受光、热、铜、铁氧化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极易破坏。食物加工处理不当,贮存过久,维生素C损失很大。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如柿椒、苦瓜、菜花、甘蓝、青菜、塌棵菜、荠菜、菠菜等,水果有酸枣、红果、沙田柚、刺梨、沙棘、猕猴桃等,都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缺乏是由以下因素所致。

  ⒈摄入不足一般动物体内可以从葡萄糖和其他单糖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和某些动物(猴子、豚鼠、鸟类、鱼类)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所需要的古罗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外界摄入,如果摄入量不足即可导致坏血病。

  人工喂养儿容易缺乏维生素C,人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40~70mg/L,可以满足一般婴儿的需要,当然,要保证一定的摄入乳量。而牛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仅为人乳的1/4,再经过储存、稀释、加工、消毒灭菌等处理,其维生素C含量所剩无几。因此,用牛奶、奶粉、乳儿糕、米面糊等喂养的婴儿,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或偏食,可造成摄入不足。

  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不良和慢性腹泻时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胃酸缺乏时,维生素C容易在胃肠道内受到破坏。

  ⒊消耗增加感染、发热、外科手术、代谢增高和患病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预防

  (1)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丧失。人工喂养婴幼儿应添加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均应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

  (2)对症处理

  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自能愈合。

  说起间质性肺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间质性肺病的详细内容,看看什么是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病有什么临床症状,间质性肺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间质性肺病饮食调理又该如何进行。

  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进行性呼吸困难通常为最常见的症状,但有时则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如肺淋巴管癌病患者因支气管周围淋巴管被癌细胞所浸润则主要表现为咳嗽。结节病患者如肉芽肿病变累及气道,也可有明显咳嗽。同样,对病变累及小气道或以支气管中心分布为主的间质性肺病,咳嗽也十分明显,如呼吸性细支气管炎、COP、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和过敏性肺炎等。

  胸骨后疼痛对大多数间质性肺病来说并不常见,但可见于结节病患者。结缔组织病和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可伴有胸膜性胸痛。因气胸引起的突发性胸痛可见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结节硬化症或神经纤维瘤病。哮鸣是间质性肺病的少见症状,但有些报道指出肺淋巴管癌病、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及鸟源性过敏性肺炎等可出现哮喘。咯血为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静脉闭塞性病和长期二尖瓣狭窄的典型表现,但肺泡出血也可能并不表现为咯血。对有间质性肺病表现的患者,如出现咯血,则应高度提示恶性病变。

  另外,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症状可存在数月至数年,而且病程变化也不一致。有一些间质性肺病的反应呈急性经过(数天或数周),因伴有发热,易与非典型肺炎相混淆,包括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OP、部分过敏性肺炎、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等等。

  (二)类型

  (1)最常见的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患者主诉气短、咳嗽,体检两肺底有爆裂音,75%患者有杵状指,晚期可发生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甚至肺心病;影像学表现为肺底及肺周边不同程度斑点状浸润、玻璃样变、间质纹理增厚、粗乱,进展后期可表现为蜂窝肺。

  (2)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样改变),临床症状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相同,也可发生于关节疾病始发之前,影像学浸润影主要局限于肺泡,呈点片状结节状弥散分布,常位于细支气管周围。

  (3)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患者主诉气短、咳嗽、口干、眼干,影像学表现为肺底部有点片状肺泡浸润。UI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对治疗反应差。而COP和LI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对治疗反应好。

  间质性肺病的详细治疗

  不仅有许多种原因可导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而且其病理特征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因此,需临床医生根据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类型等多方面作出正确的诊断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治疗的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病程,同时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等等。目前根据不同间质肺病的种类采取的治疗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非感染性弥漫性肺间实质性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肺泡或肺间质中有炎性渗出性、增殖性改变的大部分良性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风湿免疾病所致的间质性肺病、药物所致的肺间质性改变、肺血管炎、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而对肺部已形成的纤维化改变或其他不伴有炎性渗出性改变的疾病而言,则疗效甚微,有可能表现为以激素不良反应为主的临床过程,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晚期蜂窝肺、肺泡蛋白沉积症和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由于非感染性弥漫性肺间实质性病变的病因种类繁多,应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确定激素的剂量以及疗程。

  (二)细胞毒性药物

  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的治疗适用于:①激素治疗无效;②出现激素的严重不良反应;③有激素治疗高危险的人群(如年龄>70岁、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控制不佳、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等);④非感染性炎性反应重,病情发展迅速。文献报道治疗有效率为15%~50%。

  治疗方案

  ⒈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防止盲目追求时尚膳食及不科学延寿行为等。人工喂养儿应添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前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应适当添加维生素C摄入量。

  ⒉病人每天维生素C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增加,分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可予肌内或静脉注射,1次/d,一般疗程3周左右,症状明显好转时,减至50~100mg,3次/d口服。

  ⒊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应予制动固定,不需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能自愈,但需时往往1月以上,如有骨骼错位,恢复较慢。

  并发症

  ⒈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⒉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反应。

  ⑴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透析病人反复应用维生素C(每次均>1g)可出现高草酸血症。

  ⑵可能降低妇女生育力,影响胚胎发育。故主张妇女服用维生素C量不超过2g/d;生长期儿童服用大量维生素C,易致骨病。

  ⑶每天服用维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频;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长期大量服药后停用,可引起停药后维生素C缺乏症。

  ⑷G-6-PD缺乏,镰状红细胞贫血(可引起溶血加剧);抗凝治疗时(可干扰抗凝效果);糖尿病(可致尿糖假阳性);胃肠道出血病人可致粪便潜血假阴性;血红蛋白沉着症、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病人可致铁吸收增多。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坏血病的内容,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会有所收获。坏血病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其实想预防坏血病很简单,只要每天都能吃富含维C的食物,就不怕有坏血病的困扰。

专家指点

  • 美报告美医疗系统内部混乱分裂导致抗击新冠疫情不力

    海外网4月26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2023年 智慧医疗行业出现一匹黑马 (巡康网)

    北京万健君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