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 通讯员 谷一 收拾 受访者供图
时刻:4月3日
地址:湖北武汉泰康同济医院
记事人:戎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员、陆军特征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康军
“康医师,辛苦了!”刚出红区(污染区,直接触摸患者的当地),护理组徐霞教师匆促走过来,一边为我连着四天加班点赞,一边催我从速回去。她说:“都没见你怎样歇息,这样下去,铁人也受不了。”隔着护目镜,我逼真感受到搭档关心的目光,较为感动。
自从医院施行二线住院总值勤准则以来,我和蒋东坡主任便开端了“二人转”的作业形式,轮番值守。
▲作业中的康军
四天前(3月31日)清晨,预备躺下歇息,习惯性点开作业群阅读关于患者病程的音讯。一声轰动,信息显现:4床99岁的白叟家状况恶化,严峻呼吸衰竭,二氧化碳分压升至10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物理溶解在动脉血中的CO2分子发生的张力。正常值:35-45mmHg)。患者胸片查看显现左肺不张,考虑气道有分泌物堵塞,已行两次床旁支气管镜下吸痰,但因家族犹疑是否选用气管插管通气,现急需第三次吸痰操作。
“我立刻来。”夜里2点,考虑到病房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值勤,我敏捷套上衣服,坐班车赶往医院。
抵达医院,娴熟穿好防护配备,我开门走进病区。此刻,吸痰抢救的指令现已下达,我当即就位,进行支气管镜操作,经患者气道吸出200ml痰液和分泌物,并证实为气道梗阻。考虑有可能会呈现反流误吸的状况,我守着白叟调查监护仪相关参数改变,待他有所改善后才脱离。接着,挨个巡查了其他患者的状况,一个也粗心不得。
出来时,已清晨5点半,稍作歇息,7点晨起接班。4床家族总算拿定主意,施行气管插管医治计划。我再次进入红区,与护理队友合作,顺畅置管,为白叟衔接呼吸机进行有创通气。
期间,传闻7床的李爷爷要出院了,我走到他的床边贺喜:“爷爷,祝贺您,能够回家了。”“谢谢你,康医师。是你们救了我,给了我光和期望,遇见你们,便是我人生的春天。”李爷爷有力地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李爷爷本年84岁,是一位60年的老烟枪,患有慢肺阻、矽肺病等根底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兼并呈现右侧液气胸,转入我科时呼吸困顿、生命垂危。蒋主任安排会诊、评论病况,相较屡次提及气管插管、ECMO等有创手法,咱们挑选采纳胸腔闭式引流、无创呼吸机辅佐通气等办法进行及时有用的医治,终究爷爷病况日渐向好,氧合指数从入科的78mmHg升至350mmHg,两次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到达出院规范。
“爷爷,回家一定要戒烟,定时随访,坚持肺功用康复训练。”拉着他的手,我重复提示爷爷要加强健康办理,不能粗心,看到这样高龄濒危的患者能顺畅出院,心里的满意和高兴真的妙趣横生。
接连值了两个夜班,忽然我一阵头晕,防护服里的衣服现已湿透,但放心不下1床的陈婆婆,距我气管插管树立人工气道现已10天,病况一向重复,坚持和队友告知需求留意的几点后,才回驻地预备歇息。
刚眯了一会,下午3点半,又接到队友文良志医师的电话:“1床患者病况忽然加剧,氧合不能保持,吸氧浓度100%,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至70%,呈现心肌危害、心律失常。”我当即动身,再次赶回病房,一路上在电话里与心血管内科方玉强副主任、刘渔凯医师商议患者该怎么救治。下车立刻换好防护配备,冲入红区,投入战役,施行了肺复张战略,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2%,心肌损害得到了阻断,总算平稳下来。
令我意外感动的是,方玉强副主任也刚值了夜班,收到患者病危的音讯,二话没说赶到医院!正是长辈、教师的事必躬亲,才让我这位后生有了动力!作为一名文职人员,在武汉抗疫快两个月了,每天与时刻竞速、抢人,但日子过得有光有期望有意义,已堆积成我生射中不可磨灭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