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
当前位置:健康说>资讯>正文

3月复工50%的健身房或许会被筛选

  
2020-03-05 19:13:32  阅读:5139+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口述|陈蕴

采访、整理|杨溪

1

我叫陈蕴,是上海一家健身培训公司的创始人。年后一个月我都在泰国,本来两个星期前就该回去了,但那时候是疫情最敏感的时期,我又是武汉户口,听说湖北人有很多“特殊待遇”,所以就一直没有回去。

这期间,我一直在跟我的合作伙伴们保持联系,有一个设备商跟我说,有一家健身房买了他们一百万的设备,本来准备2月份开业的,现在黄了。

可以说,很多健身房现在非常痛苦。首先,房租是最大的压力,其次,员工的工资和社保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同时,它的设备开销和装修开销也很大。假设3月份能复工,可能50%的健身房会被淘汰,如果4月份才能复工,60%-70%的健身房都抗不过这一关。

往年三四月份是健身房的旺季,刚过完春节大家手上有点闲钱,可能也吃胖了,就觉得应该去锻炼,至少他会先办张卡,买个心理安慰。至于他能坚持多长时间,那是另外一回事。可能第一个月锻炼十次,第二个月锻炼五次,第三个月一两次,后面就没有了。或者说买了100节私教课,只上了50节,另外50节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预付款。这部分预付款或者说红利,可以为健身房垫付一月份或者二月份的亏空,还可以往后顺延扛到七月份淡季。

大部分健身房都是依靠现金流活着,开新店用流量来养老店。如果不算顾客的预付款,健康利润率不到一个点。假如没有现金流,那么没有一点一家健身房可以扛过三个月。利润就更不用说了,停一个月基本上一年就白干了。

就算房租可以减免一部分,或者分期交付,员工的社保和底薪也得照发。我们公司一百人,上海的社保将近1800元一个人,教练底薪二千元,后勤人员还不止,一个设计或财务怎么也得七八千,好一点的可能更贵。你说哪个健身房扛得住?

如果没有非常雄厚的实力,你也没有资格跟房东谈房租减免,那就注定被淘汰。很多健身房老板跟我诉苦,有的扛不住了找我借钱,我说我个人借不了多少钱,他说借个生活费,三五千就可以了。你说到这个地步了,他怎么扛?肯定是要关门的,而且拖得越久,死得越惨。这是很现实的。

相对来说,健身工作室的处境还好一点,毕竟面积小,固定成本没那么大。而且工作室大多是用情感管理,教练跟老板关系比较好,工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协商。但在健身房,这些人可能跟老板的感情没有这么深,沟通的余地就比较小。你说我现在能不能不给你交社保?我觉得大部分员工应该不会同意。

我有一个学员在银川开了一家健身工作室,规模不大,面积170平方米,手下有3名员工。他原本计划今年上半年把旁边店面租下来扩大经营,再招募2-3名教练。疫情的到来把一切都打乱了,整个2月份工作室绝对没流水,他也没有收入。他估计,上半年工作室至少会减少10-15万的现金流,扩大经营的事情也得无限期推迟。可是这样下去,教练和会员的增加会使得场地拥挤,导致客户体验感下降,已经有会员跟他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了。

虽然工作室的账上还有足够的钱把今年的房租交了,把员工的工资发了,但是只出不进也是很大的问题。他最担心的就是疫情时间越长,会员回归训练的积极性就会越差,到时候消化课程也是问题。而且时间拖得越长,越担心军心不稳,毕竟教练出来是要挣钱的,所以他最近一方面要安抚会员,一方面也要安抚教练,怕他们离开。

陈蕴平时一直保持锻炼

陈蕴(左)在泰国打拳

2

我进入这个行业也是个偶然,在这之前我都没去过健身房。

2006年,我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管理和英语双学位,理论上应该去办公室里做白领。可是我大四那年去政府部门实习过,特别不喜欢那样的工作。于是我就跟我妈说,我不想做朝九晚五,第一天就知道最后一天多少收入的工作。

一开始,我想开一家街舞学校。我父亲是运动员,所以我从小就喜欢打篮球、跳街舞,跳了12年,大学四年都靠教别人跳街舞赚学费和生活费。《这!就是街舞》第一季总冠军韩宇,当年和我一起,跟着同一位老师学跳舞,他就站在我后面。

可是我妈非常严肃地拒绝了这个提议,她觉得这不是一个正经的工作,那个年代的观念跟现在还不太一样。正好我有个发小在北京做健身教练,一个月收入5000-7000。十四年前,当时我妈月收入才1000,我爸1200。我一听健身教练赚那么多钱,就决定入行了。

发小说,当健身教练需要先考一个证书,我就拎着箱子到北京参加培训。刚开始我特别不自信,因为我个子很小,不到一米七,虽然喜欢运动,但不是那种健美型的,就是一个跳街舞的,60多公斤的小瘦子。一上课,身边都是退伍军人,练得很壮,肌肉块很大的人。

培训大概是七天时间,第一天老师说,你们每天晚上回去看三个小时书,因为是零基础培训,要背很多肌肉、解剖和生理知识。第二天老师上课就提问,比如说昨天我们讲了胸大肌,大家说一下胸大肌起点和支点长在哪,可以做什么人体动作之类的。那些看上去很壮的人站起来一问三不知。

三天之后,我就发现这个行业好像真正用脑子的人不多,我想如果我认真一点,在这个行业里面奋斗十年,每个月考一张证书,十年之后我应该远超过在教室里面的这些人,在这个行业里面会有我的一席之地。

现在我做了14年,参加过两百多个培训,有150张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证书非常多的从业者了。

我大概在一线干了五年,期间跳槽了四次,换了不同的俱乐部,因为每一次我在一家俱乐部工作一年左右,就会成为这家俱乐部的销冠。第四次跳槽,我被挖到一家小型的健身房做总监。当时我就想,何时能在上海买套房,如果打工可能这辈子也没什么机会,所以就开始尝试创业。我跟老板说,我可不可以在保证业绩的同时,给内部人做一些培训。

老板说只要你保证业绩,干什么都行。所以我就开始尝试在打工的同时,拿老板的资源去赚钱。当时我在业内已经有一些知名度了,考过70多张证书,每一张证书都花了五六千块钱,也有了“考证小王子”之类的标签。

我在社会化媒体上发消息说我要开始做培训,一个月讲两天课,问大家愿不愿意来听。当时我手下有三十多名员工,我会建议我们大家都来,因为两天只收300块钱,非常便宜。如果外边的人想听的话,600块。

因为很多人来听,所以我每个月讲两天课的收入就有一万五到两万,再加上在俱乐部打工,七八年前我的月收入就有三万五左右,对一个教练来说已经很好了。

就这样,我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打磨我自己的知识体系。2012年,我凑了12万块钱,开了我的第一家私教工作室。现在全国可能有四万家私教工作室,我应该是第一家。

陈蕴的私教工作室

3

刚入行的时候,我听说全国有两万名健身教练,现在据说这个数字涨到了五十万。十几年的时间,这五十万人哪来的?本来他应该去剪头发、修理汽车、做厨师……当发现健身教练比其它工作要赚钱,他就会选择做健身教练。这些人就是这样进来的。

相对来说,健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一开始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从两万到二十万是极速增加的过程,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任何行业都存在这种现象,你去考驾照说不定也会遇到一个很糟糕的教官,脾气很大,经常骂你。

但当市场上存在四十万教练的时候,当行业越来越成熟、信息越来越对称、消费者越来越有能力判断的时候,自然会淘汰掉一些低于平均水平的。好比我吃过一家好吃的餐厅之后,就不会再去难吃的餐厅。但是难吃的餐厅还会不会有客户?有,可能一些游客不知道,看着装修门面好看就进来了。

很多人选择健身教练时会觉得,身材好就可以,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人很自律,但是不代表他会教、他非常耐心、他的训练方法就一定适合你。去年有人问我,人工智能出现以后会不可能影响健身教练,我说当然会影响,人工智能可以影响所有行业——如果你的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话。但如果我是李佳琦,我管你什么机器卖口红都卖不过我。

所以说,疫情对每个行业都是洗牌。健身行业可能本身也面临困境,疫情则是一个加速器。

刚发生疫情的时候,所有的教练都说,真爽,我们终于可以多休息几天了。当休息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也面临着要损失几个月收入的困境。

我的一名教练学员最近做过几次线上直播,但他觉得效果没有想象中好。他年前刚买了房子,现在每个月都要还房贷,虽然有一些存款,但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两个月是他能坚持的极限。好在他和客户之间维护得不错,听说他们已经和他说好,疫情结束之后去健身房报到并且续费。另一个学员,本来计划2月3号回深圳开工,因为疫情,这一个月一直待在家里,绝对没收入,他只能把股市里面的钱拿出来用。

听说还有健身教练转行送外卖、开网店,甚至通过直播课、减脂营来挣钱的。我认为这都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他们现在是在求生存。有一些私教课本来卖四五百,在线上可能卖二十块、三十块,总比没有收入好,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如果有十个人买,也收个几百块,至少一天的饭钱够了。

不过我非常不看好实体经济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被迫转化成线上经济。就有做线上经济的,比如一些知名的健身app,如果他们融了几个亿都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变现方式,我不相信疫情来了,你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在线上赚钱的生意模式,那别人都是傻子吗?如果说在线上你卖一千块钱一个小时,同时又有一千个人愿意买,那你之前选择在线下做健身教练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你应该做网红,对吧?

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我不相信哪个健身教练本来赚一两万,现在做网红突然赚十万,那他之前就是一个傻子。像一些健身app里有那么多的视频动作库,那么帅的模特,腹肌八块,拍摄环境那么漂亮,都是4K的影像剪辑,你现在拿一个手机放在客厅里面做视频拍摄,背后还有几条内裤晒着,你说你能超过那些app,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滑稽的笑话。

我也会要求我的教练们每天在线上做一些直播训练,带着会员一起练,只收很低的价格。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个事情维护跟客人的黏度,不要让他失去健身这个习惯。这样,疫情过后他就可以很快回到实体店来,不用再克服他的惰性。如果他两个月完全不运动,复工之后你让他回来,他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我觉得这个理由是合适的。

健身实体是一个线下经济,疫情来了大家都不能出门,没有客流了,这个商业模式就不成立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问题,现在疫情限制了一定条件,如果你的商业模式跟这个条件没有关系,比如本身就是做线上的,那这时候就是一个红利期。我跟某健身app的老板也认识,过去两个月他们日活量非常高,卖了特别多瑜珈垫和健身球。

最近很多人都说,希望健身房赶紧开门,想回去锻炼。我觉得复工之后,小幅度的报复性消费是会有的,但消费者的心理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出于对疫情的恐惧,他会担心去人多的地方,会不会再次感染或者生病,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恢复信心。

—— 完 ——

题图为陈蕴的工作室。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专家指点

  • 美报告美医疗系统内部混乱分裂导致抗击新冠疫情不力

    海外网4月26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2023年 智慧医疗行业出现一匹黑马 (巡康网)

    北京万健君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