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
当前位置:健康说>资讯>正文

南甜北咸口味背面是中国经济的南北距离

  
2020-01-03 08:05:46  阅读:1689+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2019年,我出差到无锡七次,差不多每52天就会去一次,也便是说,每52天就会吃上无锡菜——每次吃都有一个杰出感触:甜。

无锡菜归于苏锡菜,是八大菜系之一“苏菜”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苏菜”还包含了南京菜、淮扬菜、徐海菜。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里写过“宣统四年二月”的一份“早膳”菜单。宫殿的寻常早饭里就有好几道苏菜,比方淮扬菜“三鲜鸭子”、苏锡菜“樱桃肉山药”。听说,今天我国国宴仍然以苏菜为主,可见其烹调质料、技艺、口味的独到之处。

不过,溥仪毕竟是“东北人”,这么多菜里,未必吃得惯苏菜。

1945年,苏联赤军出动军队东北,日本败局已定,溥仪身为伪满洲国皇帝,仓皇出逃,被苏联赤军抓捕于奉天机场(坐落沈阳),又通过专列送往伯力(今天的哈巴洛夫斯克)。溥仪在火车上坐卧不安,直到列车员给我们端上了大米粥和咸鸭蛋,他才稍微吃得下饭,说这是“久违的家乡风味”。

溥仪《我的前半生》

直到八十年代末,一般东北人家的早饭仍然是大米粥、咸鸭蛋,或许还有一碗鸡蛋酱。这个习气至少证明了一个道理,苏菜的甜,连溥仪这个天天吃宫殿菜的人,也未必吃得“甘之如饴”。北方人吃“咸口”,表现得尤为显着。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在无锡吃饭的时分,常常想到这个故事。

南甜北咸?

苏锡菜代表了苏菜里的苏南风味,除了盛行于姑苏、无锡,在常州、上海也十分干流。

其实苏锡菜并不百分之百都甜,只不过菜品中甜味的份额极高:比方酱排骨,老烧鱼,四喜面筋,松鼠鳜鱼,樱桃肉,响油鳝糊,红烧肉,卤汁豆腐干等经典菜肴,都是以糖调味,考究咸中带甜,甜出面,咸收口,鲜到位。总而言之,以甜吊鲜。

酱排骨

并且苏锡菜里的甜味菜品,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只需加酱油的,就会加糖。“浓油赤酱”的说法也由此而来。假如外地人需求“避险”,能够选那些一看就知道没加酱油、色彩发白的菜——比方太湖白鱼之类。

当然,甜仍是遍及的。在无锡,饭馆里的炒青菜,按北方规范都是甜的。而在小笼包里,有时还会咬到一小块没有化开的糖。因而,吃着吃着,灵魂深处总会迸发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甜?太湖流域吃甜,究竟从何时开端的?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我国的口味散布“大略南人嗜咸,北人嗜甘”,和今天盛行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彻底不同。证明苏锡菜并不是“自古以来”就甜。

印度进口

嗜食甜食,是人类的生物天性,简直一切人类从出生起就会表现出对甜味的激烈的爱好。而其他滋味往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给一个小婴儿舔辣椒,他/她或许哭到暗无天日。

前期社会的人类,首要从蜂蜜中获取甜味物质。蜂蜜的甜度又高,还十分简单加工。

上古我国的蜂蜜很或许是“进口”的。上古汉语中,蜜读作mid,和印欧语言中蜜的词源很挨近,英语称蜜酒为mead,梵语为mádhu。

我国本乡也有糖——用大麦或米熬成的糖稀,叫“饴”。这种前史悠久的甜食,在20世纪90年代仍是儿童的首要零食之一:“高粱饴”。饴的甜度远比蜂蜜低,顶多稍带点甜味。关键是消耗粮食,本钱太高。关于我国人来说,绵长的前史就像一部饥饿史,用粮食来做糖,过分奢华。

相关于用粮食制作糖稀或收集蜂蜜,糖料作物的产糖效率高得多。一亩土地种甘蔗能够产出4至5吨甘蔗,榨出500公斤左右的糖,本钱远远低于一亩地种米或麦制的糖。

蔗糖

我国的蔗糖开始也要进口。甘蔗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在我国始现于汉朝。汉朝的甘蔗吃法就两种,要么嚼食,要么榨汁。

唐代称蔗糖为“西极石密”“西国石密”,包含了“sacca”字根的音译,而sacca来自梵文sakara,佐证了蔗糖来自印度。敦煌残卷里有一段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印度出产甘蔗,能够造出最上等的“煞割令”。“煞割令”便是sakara的音译。

印度的制糖术很兴旺: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不断参加牛乳或石灰一起拌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志凝结成渣,本来褐色的糖浆色彩变淡。通过屡次的除杂工序,就能得到淡黄色的沙糖。

《唐书 西域传》中记载,唐太宗派人去摩揭陀(印度)学习熬糖法,古印度的蔗糖制糖术在唐代流入我国。我国几番改进出产技术,糖的质量很快超越西域和印度。

宋元时期,糖仍是需求从大食进口,并且价格不菲。宋代末年,国际榜首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呈现了,编著者王灼。我国那时现已有制糖工业。王灼还记载,黄庭坚收到糖霜礼物,激动得赋诗一首,“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浩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

王灼《糖霜谱》

沈括记载的也没错。他那个年代的北方人的确爱甜。宋代的开封人苏舜钦便是糖蟹的爱好者,说“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口味掉转

糖意味着阶级和位置。无论是获取蜂蜜,仍是蔗糖,都需求雄厚的财力、额定的犁地支撑。所以,在宋代,只要富庶的首都开封才有居民留下了嗜甜的记载。文献中还说,北宋开封州桥夜市有很多甜品糖水贩卖,首都的平民百姓也可大饱口福。

两宋之交,华夏沦亡。大批华夏人南下,迁居到江南区域。这些华夏人把习气的“甜口”带到了江南,也令江南的出产力开展日新月异。很快,江南人就跟北方移民相同吃起了甜食,其间,受北方移民影响最大的太湖平原,口味更是“厚腻”了起来——苏锡菜从此甜得一发不可收拾。

北方阅历了长时间战乱,贫穷、饥馑不断,人口增长的条件下,吃糖就变得很奢华了。而食盐的出产不会占用犁地,菜里多加点盐也算一个不错的代替选项。

当然,北方的大城市仍是保留了一些吃甜的传统。比方元明清三代首都北京,一向都有甜食供给。像“稻香村”便是南味点心,创始人郭玉生是南京人,店肆其时叫“稻香村南货店”。糕点都是甜的,馅料多为枣泥,皮也是苏式糕点的甜酥皮。

稻香村

曩昔从北京回家,总少不了给家里人买一盒“组装版”稻香村,特别是年前,一定会排长队,我们都站在“方案经济年代”独有的货台窗口前,朝售货员比画:“您给我来三个金猪饼,对,再来三个山楂锅盔”……售货员会拿着在小天平上称重,密密实实地塞进盒子里。这时分后边的大爷还会支招,“那凤梨酥也好吃”。

北京还有冰糖葫芦。曩昔的糖葫芦一定要“冰”,冬季才卖,妙处就在于糖浆是冻脆了的。在东北也是如此,夏天没人吃糖葫芦。后来或许是为了吸引游人,前门一带夏天也有糖葫芦,可是粘腻得难以下口。当然一味寻求”冰“也有坏处,哈尔滨和我家的纬度差不多,猜测糖葫芦的口感也差不多,有一年冬季在中心大街买了根糖葫芦,成果一口下去,牙差点碎了。

话说回来,总结南北方的甜咸搬运进程,便是一句话——口味的偏好,其实便是消费才能的强弱。经济兴旺的区域/城市,吃甜就多。

美国前史学家彭慕兰预算,18世纪中期的我国,人均糖消费量在每年3.8-5.0磅,合2.89-3.80斤。糖的消费区域,会集在岭南、东南滨海、长江下游;而这三个区域的人均糖消费量为10.7磅,合8.13斤,是全国人均量的2倍。

月饼和粽子呢?

这时分一定会有人想,月饼便是一个反例!北方人吃甜月饼!南边人吃咸月饼!

月饼不算反例。

依照满意人类日子需求的层次,食物能够分出三个等级:榜首级,满意生计根本需求;第二级,满意口味调剂需求的日常小吃;第三级,满意特定风俗和典礼需求的节庆事物。

等级越高,人们越乐意花钱,或许投入奢华性的原材料。

像上面说到的北京“稻香村”,冰糖葫芦,都归于第二级。再有钱的北方大城市,也只是在零食层面上加点糖罢了。而苏锡菜归于榜首级,天天吃菜天天有糖。由此可见这两个区域的富庶程度的差异。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对我国进行了一项查询,江南区域居民均匀每年吃肉5.21斤,鱼4.62斤。数字少得不幸,但华北居民还达不到这个规范。山东济南饮食以“粱粟为主”,山西代州民以“粟为主,佐以荞麦燕麦,贫者黍菽即为珍馐,有终岁不识膏梁之味者”,河南大部分区域把大米当成尊贵的宴会食物。即使是中等之家,一天也就两顿饭,根本的生理需求都很难满意。

相同,谁家的月饼都是一年吃一回,还带有典礼性,归于第三级,人们都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在南边,特别是江南,吃甜现已不稀罕了,所以爽性往月饼里加肉。而北方可贵吃糖,所以才往月饼里塞糖和干果,像五仁、枣泥月饼,甜得发齁。

五仁月饼

蛋黄鲜肉月饼

南咸北甜的粽子也是同理可证。

跟着经济的开展,糖现已变成了廉价的调味品。只不过,前史原因构成的口味,还在发挥它的惯性。当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之后,我国人的口味或许都将渐渐的变清淡,既少盐,也少糖。

2020,少盐,少糖,但不要抛弃对日子的甘之如饴。

作者 | 荣才智 南风窗长三角研讨院高档研讨员

修改 | 谭保罗

排版 | 沈沁心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出品

南风窗长三角研讨院创立于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我国政经榜首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讨院专心于长三角新兴工业高质量开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进的研讨与调查,在中心威望方针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开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达等范畴,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供给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讨院官方微信号。

长按辨认重视

点击购买最新一期《南风窗》

专家指点

  • 美报告美医疗系统内部混乱分裂导致抗击新冠疫情不力

    海外网4月26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

  • 2023年 智慧医疗行业出现一匹黑马 (巡康网)

    北京万健君康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