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拙庄主
糊汤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商洛,尤其是镇安、柞水一代的朴素养分美食。到现在,该成非遗美食了。究竟只存在于商洛一些县区,更跟着人口城市化、饮食多元化,从前作为主食的糊汤越来越少吃了。
朋友里有老宋和小熊皆是爱糊汤之人。老宋常居西安,不断糊汤之念,他老婆贤惠,搅得一手好糊汤,老宋便吃的忆苦思甜上瘾,端起碗吸吸溜溜,跟他的同县老乡贾平凹一个样;小熊八零后,每有下农家乐馆子,必点糊汤,配菜也是就糊汤的绝配伙伴-酸菜魔芋、炒洋芋片、腊肉豆酱之类,一副无糊汤不欢。
镇安人吃糊汤的传承是骨子里的。旧社会瘠薄,薄地长苞谷,秋里收了,淘洗晒干后,男推磨女喂料,苞谷在石磨子的吱吱呀呀转圈中碎成大巨细小的珍珍米,巧妇再用箩篩来回颤动双臂分选,抓去麸皮杂质,分红粗粒、中粒、细粉三类,大粒珍珍用作米汤、中粒珍珍用作糊汤、细的面面用作粉面。赤贫时代那一份精密考究也是百般无奈之下的劳作才智,米汤粒大费时,粉面天然生成辅料,糊汤粒小易熟,不费时刻不误农时,吃起来又劲道耐饿,便大行其道!
糊汤成了山里人的主粮,不分山上山下,不分男女老幼,一碗进金金灿灿的糊汤捧在手、吃在口,就是日子最实在的滋味。那个时代上学,多是十里八乡跋山涉水到中心校园上学,从小学到初中,近十年时刻,每天两餐,顿顿糊汤。逢开饭,管伙的伙委拿个大勺,往每人洋瓷碗里舀三勺,回来宿舍就着酸菜、豆浆饥不择食。十年下来,有人吃伤了一辈子不再吃糊汤,有人吃上瘾了,几天不吃总觉饥不择食失魂落魄的姿态。
一碗好的糊汤,除了要质料珍珍好之外,更要适可而止的火候和搅糊汤的信手功夫,乡村有俗话:“要想糊汤好,就得二十四搅”,巧妇需依据一顿的饭量和当年的苞谷珍珍发胀巨细,来据水投量,顺时针划圈不断搅合。有人喜稀,有人喜稠,实以干稀适合为佳。一碗吃到最终,往往还用舌头转着碗边舔洁净。会吃的还有特别喜好,掐头去尾,先舀上层的米油油,最终铲锅底的锅巴湬湬。
糊汤本朴,却把戏不少。只我知道的便有纯糊汤、红苕糊汤、洋芋糊汤、小豆糊汤,还有同名不同料的浆吧糊汤。头顿剩余的,二顿就着酸菜混煮一同又名烫糊汤。吃糊汤必不可少配菜,这是牛奶面包相同的调配。在镇安吃糊汤,常有此几样特征小菜辅之,酸菜洋芋片、豆酱炒腊肉、豆渣、腌菜、腌菜或酸菜炒魔芋等。一山未了一山迎十里未见半里平的镇安,虽当年阻塞瘠薄,人们却想着法吃饱吃好,把最一般的食材用心细作。横竖镇安人把糊汤吃出了花,山里瘠薄的年月,也就不那么绵长索然寡味了!
爸爸妈妈还在坚守着老家薄田,咱们也还有想吃就能吃到的糊汤,滋味如儿时流香。
2019年12月15日晚编撰于无拙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