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匹配指南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
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
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
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
文字 | 村 长 盛
图片 | 源自网络
“心理咨询”这东西进入国人的视野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它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就是近7-8年的光景。由于行业发展起步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模糊暧昧、心理咨询及治疗的科普水平参差不齐,让很多有意向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们无从下手:
“是不是费用越高的咨询师就越好呢?”
“我要咨询婚姻家庭的问题,是不是未婚/未育的咨询师就一定不能胜任?”
“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咨询师会不会更能理解我的感受?”
“年纪大的咨询师就一定咨询效果更好吗?”
“和异性相处有困难的我,应该找男咨询师还是女咨询师?”
“看着那位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咨询过程就是感觉不对,是我选错咨询师了吗?”
“首席咨询师约不起,那费用低一些的咨询师就一定不靠谱吗?”
“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寻找专业的心理支持,但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更适合我呢?”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很多来访者和问询者的心声。确实,国内外很多临床实证研究显示:“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匹配度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因为接受心理咨询本质上是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挑选咨询师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朴生心理根据十几位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手”咨询师们的临床咨询经验,总结了一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来访者更好地选择咨询师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帮助。
选择咨询师前,最好先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1.
现在的问题/困惑,对我影响有多大?
如果现在已经完全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或生活了,比如:长期的失眠、没有食欲、低落情绪、不想/不敢出门社交,甚至已经几度想要(包括实施)轻生,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诸如像孤独、痛苦、抑郁、焦虑这些情绪所包围,单凭自己已经没法支撑过去了。这说明心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社会功能,假如没有其他的社会支持资源(知心朋友、家长或老师等),可能真的需要一段专业的心理支持来帮助你渡过这一关了。
2.
我是否真的愿意接受心理支持和帮助?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种助人关系。你坦诚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和工作框架内帮助你一起理清现状、澄清问题,更好的认识和发展你自己。帮助意味着,作为来访者的你作用最为关键:你得首先有接受帮助的意愿,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自己曾经不敢面对的那一部分)和咨询师分享。所以你的咨询动机,直接决定着咨询是否有效果!这就像两个人一起赶路,如果其中一个人拼命地往后拽,另一个人就算累死也很难前进几步。如果本人都不相信咨询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自己都还没有准备好要做出调整或改变,那这样的心理咨询只能是浪费双方的时间,浪费自己的钱。
3.
我愿意投资多少费用和时间在心理咨询这件事情上?
心理咨询是一份平等的关系。平等,意味着你要花钱请咨询师一起来帮助你,所以肯定需要做出一定的投资。那么,如何计算合适自己的咨询费用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月的稳定收入是10000元,生活日常开销为4000元,希望存下3000元,那么一个月能够拿出来做咨询的费用是3000元,如果按照每周1次的咨询频率,1000元以下的咨询费用比较合适;如果按照每隔1周接受1次咨询的频率,1500元以下的咨询似乎也能接受的。
咨询费用与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受训背景以及临床咨询经验有一定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位优秀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是用金钱铺出来,所以,费用高的咨询师,说明他们临床经验更丰富、专业背景更资深,但对于咨询效果来说,需要仔细考虑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匹配性。而咨询师的价格越高并不代表着TA与你的匹配性越好。比如,你需要咨询职场压力问题,那一个收费很高的富有经验的婚姻/伴侣咨询师就并不适合你的需求。咨询不是逛商场购物,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在成长这条路上可能会让你走弯路。选择你能够承受的费用,这从长远上看对你的帮助可能越大。
另外,接受心理咨询还是一个稳定的过程。就算是接受“不挖成长史、不问具体原因、不关注人格发展”的短、平、快咨询范式——短程焦点咨询,最快见效也得有5-6次的咨询过程。所以想通过一两次的咨询就能彻底解决自己长久以来的问题,那只能回到无所不能的幻想世界中去了。
4.
咨询师的个人特质和背景,我在意哪些?
不同年纪的咨询师可能会唤醒来访者不同的幻想,会带来不同的咨询体验。只要是经过系统、严谨、专业训练的合格咨询师,在专业度上都是可信赖的。差别只是处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对于生命的感受角度会有所差别。因此,与其说咨询师的年龄越大就越有经验,不如说,咨询师的“从业年龄(临床经验)”越大就越有专业经验。你需要考察的是咨询师是否接受过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然后通过你自己的感受偏好,选择你期望的年龄段的咨询师即可。
另外,当某些关于性、性别或者性取向等话题需要在咨询中被谈到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对心理咨询师的性别各有偏好。
比如:
- 我非常容易信任有亲和力的女咨询师;
- 或者,年长的男性咨询师会让我觉得更有安全感;
- 或者,我想找一个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历的咨询师,我觉得TA更专业、更权威。这些细微的需求和想法,也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它们在咨询过程中都会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影响到你们的感受和咨询关系,所以在接受咨询之前,最好就有个清晰的想法,这样才会让咨询更有进展。
5.
咨询师的咨询取向与关注重点是否适合我?
世间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全能的救世主。当今主流的咨询或治疗取向主要有2种(心理动力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全世界出现过的治疗技术在200种上下。但是,至今尚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定论说明哪一种咨询技术或流派最有效。
不同流派的咨询师和你一起工作的方式会各有侧重,也可能会让你有不同的体验。
比如:
- 我迫切的需求是尽快解决眼前的困扰,这就足够了。那这时那些关注个人成长,陪伴我慢慢探索型的和人格发展型的咨询师可能就不那么适合我了。
- 或者,我平时在关系中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希望咨询师能够跟多地与我讨论感受和关系,慢慢陪伴我找回自己的感受,那么在咨询中强调注重感受、关系、此时此地的咨询师,可能就会更适合我。
和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的咨询师进行咨询,你可能会需要和咨询师一起探讨你的早年经历、重要的人际关系、你无意识的欲望和情感,以帮助你和咨询师更好的理解引发你当前问题的原因。朴生心理的咨询师大部分是精神分析的受训背景,咨询价值百科取向都是认同人本主义价值百科观的,几位首席及资深咨询师在咨询技术方面是取各家之所长。所以,大部分咨询师是以心理动力学取向为基础的(如心理分析、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等),相对来说,他们在咨询的初期不会给来访者明显的指导和建议,这会更适合那些寻求自我成长、自我探索和人格发展需求的来访者。
与此不同的是,认知行为流派取向的咨询师并不过多关注你的早年经历,而是更重视你的认知思维和信念系统,在咨询中可能会做明显的指导和训练建议,也许需要你在两次咨询之间做一些家庭作业,通过改变不合理的思维信念,帮助你发展更有效的适应环境的技能。
不同的心理咨询师有着不同的咨询理论取向和自己的技术专长,不同的咨询取向可以针对性的适合不同的人群和问题。朴生心理的每位咨询师也各有不同的专长领域:如亲子关系、家庭治疗、女性心理发展、亲密关系和伴侣咨询、中老年人咨询、职场人士的心理调适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咨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所以咨询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的,其实是咨询师本人的人格和特质,即:咨询流派与流派之间的差别,远远小于咨询师和咨询师之间的个人差别。也就是说,心理咨询不是上课学习,找个让你在咨询中感觉舒服的咨询师,远比找个专业过硬、背景牛逼的专家对你的帮助更多一些。
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选择咨询师
在考虑清楚以上几个关键问题之后,相信你对咨询师的选择会清晰明了多了。如果你对心理咨询有一定了解的话,可以查看朴生心理咨询师团队的专业背景和擅长的领域、问题与你的需求是否匹配。
如果你对咨询完全不了解,也没关系,心理咨询中,你的直觉或者是感受很重要。朴生心理对咨询师有严格的专业性考核和要求,你需要做的是:在那些你选择出的咨询师里面,参考他们的照片、个人简介、专业背景、介绍人的评价、原创科普文章等等,这会帮你直观地感受咨询师的个人气质、工作时候的温度和专业背景等。相信你的主观感受,潜意识会帮助你做出自己的觉察和评估,选出对自己最合适风格的咨询师。
比如:
- 这个咨询师是否能够让我感到安全、舒服、可信赖?还是令我感到紧张、疏离或是害怕?
- 谁更让我感觉愿意进入咨询当中,是“专业权威”的呢,还是“温暖亲和”的呢?
在这些有限的信息条件下,相信你的感受,选择让你自己感觉舒服的咨询师开始工作。并且,你可以在见到咨询师之后说说自己对咨询的期待,如果咨询师认为你们的情况不匹配的话,咨询师会提出转介的建议。
写在最后
常有人会把匹配合适的咨询师比作找自己另一半的过程。确实有点类似,因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相遇,就像是一次美妙的邂逅。这样的邂逅有时候可以一拍即合,有时候却是不断“尝试-错误-尝试”的过程。而试误的体验未必是不好的,那也许正是我们收获成长的必经之路。
因为,成人和孩子的区别就在于:成人是具有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的能力的。也许,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了。心理咨询,并不一定可以让你踏上捷径,但可以让旅途不那么孤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