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栾城县西关林家在衙前右侧(后县招待所西边)开设一家酒铺,名“东胜局”。其所酿制的黄酒,不只享誉栾城,连过往客商饮后也拍案叫绝。之所以如此,是与其共同的酿制办法分不开的。
首先是选料精。酿制黄酒的主要原料是黄米,选购的黄米有必要是当年产的黍子碾成的,籽粒丰满,不发霉的上等好米。这样的黄米所酿制的酒色泽鲜,滋味美。如购上隔年的或发霉的米,不只出酒少,而且滋味不好。制作麦曲所用的小麦也是选购上好的。
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每年的暑伏时节为制曲的最理想时期。这时候制出的曲发酵快,而且发的透。制曲时把小麦磨碎加水和成稠糊,放入一木制的长方形模子里,用脚踩实,然后磕出来,其形状像砖。把所制的曲放进屋内使之发酵,发酵后晒干,便是酒曲了。
再便是酿酒。其实酿制黄酒并没什么隐秘,只需把黄米蒸熟后,加上酒曲发酵就可以了,但要酿制上乘好酒,那得靠技能了。东胜局的黄酒所以适口,是因为有一位姓张的老把式(今称师傅),积几十年的经历,总结出一套及其完善的酿制办法。一些看来不为人注意的小事,恰恰是期要害所在。
蒸煮黄米,有必要既要蒸熟又不能让米粒碎。煮的生,出酒少,过火,色泽就不鲜。
黄米煮熟后,放在案件上来回翻腾使之凉透。不然也会有异味。等黄米凉后,再掺上适量的曲子,然后下到大翁里,这便是酒坯子了。
酒坯在瓮里让它发酵后,就要用拐(一根5尺长的木棍一端横着钉以约半尺的短木),插到瓮里拌和,这一工序叫“开拐”。酒的滋味好坏,开拐是要害,有必要在酒坯刚过发酵时开端。开拐早,影响发酵;开拐晚,因发酵过火而发酸味。只需一开拐,不能超过一个时辰就得拌和一次,如相隔时刻长了,就会发酸。拌和时,有必要搅匀搅透,不然酒会出邪味。
这一工序看来很简单,但有必要严厉操作,一点点粗心不得,稍一忽略,就会功败垂成。
东胜局每年酿制上百瓮酒,张师傅对每一瓮酒何时开拐,都记等一览无余。酿酒期间他就在酿酒房间搭一小铺,形影不离,拌和了这瓮酒拌和那瓮,之后在小铺上一躺,稍加歇息,就这样废寝忘食地操作。那一瓮酒坯悉数发酵后,就用圆石板把瓮盖上,再用泥将石板与瓮触摸处关闭严实,将瓮至于阴凉处“圈”一段时刻后启封淋酒。“圈”一段时刻淋出的酒喝起来绵软,不然,就有尖刺劲儿。一起坯子里的黄米有的没有彻底发酵成酒,出酒量也小。
难能可贵的是张师傅每年酿制上百瓮黄酒,其滋味千篇一律,一点点不差。刚刚淋出的酒,习惯上叫“秋酒”,是因为酿制黄酒多是在秋季。秋酒含的水分较多,再加上酿制过程中避免不了受外界污染,易蜕变,不易长时刻保存。为了更好的进步含酒精量和长时刻储存,就得把秋酒再加工,制成“煮酒”。将秋酒装入特制的甑(锡制、状如大烧瓶,盛百斤左右)内,用铁丝绳网兜住悬在一口大锅上面。大锅内灌水,然后加火。锅中的水欢腾,甑里边秋酒也就随之煮沸了。秋酒煮沸后,上面起许多泡泡,这便是水分和杂质,用纱布做的小网将其捞出。秋酒煮的时刻越长,含酒精的度数就越高,酒的后劲头就越大。这种煮过的酒叫煮酒。煮酒寄存的时刻越长,色泽、滋味就越好。寄存5年的煮酒倒入杯子里就似糖浆似的,喝到口里绵软浑厚,酸甜适口,美不可言。
东胜局的黄酒,酿制精密共同,善饮酒者,有一句口头禅:“黄酒可贵微苦,白酒可贵微甜。”东胜局的黄酒恰恰就具有这一点,所酿制的黄酒除甜度适中外,落口微带一点点苦,喝到口里,醇香无比,咽下后耐人寻味,越喝越想喝。那时候过红白事,请客,都是以黄酒为主,少则数10斤多则上百斤,皆指名要东胜局的黄酒。
大型宴席的菜肴用黄酒做调料,林林总总的肉食里放点黄酒,可去除腥臭味,使菜肴的滋味鲜美可口。黄酒仍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和药引。
得了伤风,喝上一杯滚烫的黄酒,发一身汗,病痛会立刻缓解。黄酒通脉活血,适量常饮,祛病健身。那时人们用黄酒,无论是宴席菜肴的调料,仍是药用,都买东胜局的黄酒。
东胜局的黄酒在民国初年,已家喻户晓,到1930年前后,则到达鼎盛时期。七七事变,日寇侵入栾城,酒铺被掠夺一空,酿酒用具损坏无遗,酒铺关闭,这一传统酿酒技艺,也随之损失。
作者孔润常,闻名文明学者、文旅策划专家、美食专栏作家、我国餐饮文明大师,河北美食文明网首席专家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