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日~22日,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我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于厦门世界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国医学论坛报》融媒体团队在大会现场,携手我国肿瘤专家,第一时刻为您传递现场学术声响,敬请重视!
近年来,跟着新药研制和临床试验的探究,充满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医治有了飞速的开展,其间,免疫反响调理剂来那度胺作为最早进入DLBCL医治范畴的新药,在复发难治和初治DLBCL患者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而,在2019年CSCO年会期间,本报记者特邀中山大学隶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黄慧强教授做客第壹现场,共享DLBCL的医治发展,以飨读者。
黄慧强教授做客第壹现场
Q
淋巴瘤的发病率和医治现状
黄慧强教授:近20年,全世界各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3%,而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在,淋巴瘤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位居第九位,在美国位居第六位,淋巴瘤已成为一类常见疾病,其间充满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约占30%~40%。
近年来,跟着新药研制和临床试验的探究,淋巴瘤的医治取得了必定的发展,以DLBCL为例,其医治格式已根本确认,虽然在医治过程中需求考虑临床、肿瘤负荷、疾病分期以及分子标志物等要素,一经确诊为DLBCL且CD20阳性,即可选用CD20单抗联合化疗,即R(利妥昔单抗)-CHOP计划医治,如前期患者可进行四个阶段的医治,晚期患者为六个阶段,更晚期的患者则需求参加其他药物医治。这一有着20年前史的规范医治计划可使70%的患者长时刻无病生计,但仍有30%的患者效果欠佳,这也成为咱们面对的关键问题,如患者复发后怎么医治?怎么防备疾病复发?怎么更好地医治晚年患者?怎么医治结外淋巴瘤?
作为异质性很强的一类淋巴瘤,DLBCL包含了不同的分子亚型,虽然现在这些分子亚型尚无法直接辅导临床实践,但跟着对分子标志物的深入研讨,信任未来可规划出更精准的医治计划。
Q
充满大B细胞淋巴瘤的医治发展
黄慧强教授:正如前文所言,DLBCL复发后的医治是咱们的研讨热门,虽然复发后化疗、自体移植有必定的效果,可是整体而言效果欠佳,有用保持时刻较短,且毒性较大。依据DLBCL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现有多种药物参加DLBCL的医治,其间,免疫反响调理剂来那度胺为最早进入DLBCL医治范畴的新药,其他的新药还有BTK按捺剂、免疫检查点按捺剂等。在评价药物效果时,咱们需归纳考虑医治计划的安全性、有用性、简单性以及药物的可及性。现在,在我国,来那度胺在初始和复发后DLBCL的医治中使用广泛。
来那度胺的效果机制丰厚,它可调理免疫,按捺肿瘤,且易和现有的DLBCL医治药物发生协同效果,如协同CD20单抗在DLBCL的一线、二线以及复发后医治中均有很好的效果。现已有多项研讨显现了来那度胺在DLBCL医治范畴的优势,前期研讨显现,来那度胺单药医治DLBCL,其有用率不亚于二线的化疗计划;协同CD20单抗,可改进其抗体依靠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果(ADCC),进步效果的一起并不添加毒性。因而,现在R2计划(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已成为DLBCL医治的重要发展,因其在复发难治患者中的杰出效果,这一医治计划已逐渐前移,被用于DLBCL的一线医治。
虽然有多项联合医治在DLBCL医治范畴中进行探究,如R-CHOP+X即不同新药的联合医治研讨,来那度胺仍显现出其显着的优势。REMARC研讨评价了R-CHOP医治后,DLBCL患者使用来那度胺保持医治比较安慰剂的安全性和有用性,成果显现,来那度胺保持医治2年后,显着改进了患者的无发展生计(PFS)。临床实践中咱们也发现,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和初治DLBCL患者中的优势,特别是在其他药物医治无效的DLBCL患者,乃至是中枢侵略的患者,来那度胺可通过血脑屏障(BBB)然后发挥效果。
本年第15届世界淋巴瘤大会(ICML)发布了两项来那度胺医治DLBCL的研讨成果。其间,来自美国的ECOG研讨成果显现,不考虑患者GCB或non-GCB亚型,来那度胺联合R-CHOP计划较R-CHOP计划可改进患者的近期效果并进步远期生计。这一研讨成果的发布引起了广泛重视,既往研讨成果以为non-GCB特别ABC亚型的DLBCL患者可能是来那度胺医治最有用的患者人群,但ECOG研讨显现来那度胺医治GCB或non-GCB亚型的DLBCL患者均有用。
另一项来自意大利的ROBUST研讨比较了来那度胺联合R-CHOP计划和R-CHOP计划,初始医治ABC亚型的DLBCL患者的效果,成果显现,虽然联合医治有PFS改进的趋势,可是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咱们等待未来长时刻随访的成果。
Q
未来DLBCL医治的研讨方向
黄慧强教授:综上所述,归纳来那度胺的有用性、安全性和药物可及性,其在复发难治及初治DLBCL患者中均有显着的优势和杰出的使用远景。未来,咱们仍需持续探究来那度胺的抗肿瘤机制,以及DLBCL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然后完成患者的精准医治。
编辑整理 | 刘婷(我国医学论坛报)